close

來自注意力缺陷,孩子的學習問題慢慢浮現,但是除了正面看問題外,躲避和挫折只會消耗我們大人的力氣。特別上網去找這兩本書介紹給大家,如果有需要不妨去買來看看,老師從一年級就已窺見這群孩子的問題,只是很多人都想「大隻雞慢啼」,看著時間的流逝,現在突然慌了,如果不啼該怎麼辦? 


內容簡介

十六位兒童心智專家、醫師、教育人士 聯名推薦
  我們看著小米走過天真、歷經風雨。這次,小米上國中了,「過動」依舊考驗著全家,但親子有著更成熟的溝通與進步。
  從第一本書中,我們看著小米搖搖晃晃走過天真,漸漸長高、長大……
  這次,小米上國中了,小米媽媽不僅寫下與小米的互動故事,
  隨書更附錄獨家的教養秘方及過動兒的相關資訊,
  相信能為家有過動兒的父母及從事教輔工作者,帶來更多的幫助。
作者簡介
犁人
  一位過動兒母親,曾發表過許多過動兒文章。
  作品:《過動兒小米》(豐禾出版)(記錄兒子從出生到小六的真實成長紀錄,包括就學、就醫等困境。)
  作者網站:風動草ADHD資訊網(http://home.kimo.com.tw/careadhd/
§
內文
雖然國內對過動症的探討起步較國外晚了許多,不過近年來隨著過動兒問題逐漸受到重視,不少專家、學者已開始投入這方面的研究。目前各大醫療院所的兒童心智科或兒童精神科均可提供相關的諮詢、診斷和治療。
過動兒的治療是一場亟需時間和耐力的馬拉松,除了定期就醫、按時服藥外,還需家庭、學校和其他方法同時搭配,否則很難收到效果。由於每個孩子的情況皆不盡相同,因此醫師在治療上所採用的方法,亦會根據個案的需求而作調整。一般使用的方法大體如下:

【心理治療】
過動兒在團體中的各種表現經常不如人意,以致會有自信心低落、人際關係挫敗、得不到成就感等困擾,嚴重者甚至還會產生自暴自棄的傾向。因此心理輔導在整體治療上,算是相當重要的一環。本項治療是由專業醫師或心理師透過定期約談來進行,可分個別治療及團體治療。
【藥物治療】
處於學齡中的過動兒,若其症狀已嚴重妨礙到課堂秩序、學習狀況、人格發展與人際互動時,醫師通常會建議配合藥物治療來尋求改善。治療過動兒的藥品都是中樞神經興奮劑,如methylphenidateRitalin)、dextroamphet-aminedexedrine)、pemoline cylert)。其中Ritalin(利他能)是目前使用最廣的藥物,據臨床統計約對七五%的過動兒有效。
【行為矯正】
行為矯正主要是在導正過動兒偏差的行為,其關鍵在家長及老師是否能有系統、有共識、態度一致且合作無間。當行為矯正有進步後,可逐步擴大對孩子的要求到家庭及學校以外的公共場所。行為矯正若能定期評估改善程度,適時修改方法和對策,將會有不錯的成效。
【教育輔導】
對易受環境干擾而分心的過動兒來講,選擇班級少、每班人數亦少的學校是較為恰當的。一來老師能有較充裕的時間及心力去關注孩子;二來對孩子的學習狀況和減少人際磨擦等皆有助益。而在學校教育之外,父母最好能酌情在家替孩子預習、複習功課,若無法親自教導,可考慮聘請家教幫忙,以彌補孩子在校因不專心、動作慢或學習障礙造成之課業落後。(一對一的教學方式效果最好,安親班的集體課輔並不適合過動兒。)
【統合運動】
過動兒因腦部傳導物質失衡,常伴有前庭、觸覺、肌肉關節動覺平衡、動作協調的功能性障礙,容易產生分心、煩躁與過動的情形。部份醫師會建議家長讓孩子做些感覺統合運動,如:俯臥滑行、玩沙、草地打滾等來改善。(但是據某些用過此方法的家長表示,統合運動的治療方式成效並不明顯。)
【給老師及家長的小叮嚀】
過動兒的治療方式其實是多元且具彈性的,以上僅是簡介一般醫療上所採用的方法,並非每個過動兒都得照單全收。有時家長及老師在與過動兒互動的過程中,根據孩子特質所掌握的教養心得,可能勝過十本理論性著作。


過動兒小米的生活紀事
作者:犁人
出版社:新苗
內容簡介
  以小米的真實成長故事為題材,逐步、逐項探討一個原本純潔如天使的過動兒,何以變成一個令人痛苦不堪的問題兒童。作者希望經由此書讓大家瞭解過動兒的成長傷痛,確實是可以避免的!
為什麼過動孩子……
為什麼喜歡帶有格鬥色彩的玩具和卡通?為什麼喜歡在課本上塗鴉?
為什麼常遭人排斥?為什麼不愛思考?為什麼會裝笨?為什麼經常說謊?
為什麼想正事腦筋不轉彎,想詭計卻暢通無阻?為什麼會躲進幻想裡找成就?
為什麼思想比同年齡的孩子幼稚?為什麼獎懲制度對他無效?為什麼會時好時壞?
為什麼想要一所沒有漫畫、電玩的學校?
  本書作者是過動兒小米的母親,她以自己的親身經歷,逐一分析過動兒為何由天使變成惡魔,並藉由生活中的事件,剖析過動兒為何會有如此的行為,並提出如何防範與改善的建議。
  作者希望藉著自己的經驗告訴家有過動兒的父母,如何與過動兒相處、如何教養過動兒、如何與孩子的老師溝通……
  作者以過來人的身份,在書中語重心長的寫道:「如果時光能夠倒流,我可以及早認識ADHD(注意力不足過動症)、及早發現我的孩子是個過動兒,同時也能及早預知他在迎向未來的過程中,可能面臨的狀況、可能需要的幫助……。我想,許多用血淚烙下的足跡,都將一一蛻變為美麗的童年彩印!」



作者簡介
犁人
  一位過動兒母親,曾發表過許多過動兒文章。作品:《過動兒小米十三少年時》(新苗出版)作品:《過動兒小米》(豐禾出版)(記錄兒子從出生到小六的真實成長紀錄,包括就學、就醫等困境。)
  作者網站:風動草ADHD資訊網(home.kimo.com.tw/careadhd/
§
內文
認識ADHD,帶好過動兒
• ◎
何謂ADHD
ADHD
Attention(注意力)、Deficit(不足、欠缺)、Hyperactivity(活動過強、活動亢進)、Disorder(疾患)。故英文縮寫為「ADHD」,中文譯名為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」。是一種隱性障礙,病因為大腦化學物質失衡。
◎ADHD
患者常出現的非故意/無法自控行為
不專心、行為衝動、活動度高、很難乖乖遵守規矩、愛講話、愛插嘴、說話音量大、忘東忘西、粗心大意、動作慢、反應慢、跟不上群體脈動、人際關係差、情緒起伏大、容易和他人發生衝突、眼神飄忽、講話不看人、對他人的交代經常有聽沒有到。(以上狀況在團體環境最易顯現)
過動兒的特質與優缺點
b
個性活潑、心思單純、本質善良敦厚。
c
為人熱心大方、有正義感、幻想力豐富。
d
欠缺自制能力、沒主見、易受他人影響、組織能力差、不擅處理問題、個性被動、容易虎頭蛇尾、自我要求標準低、缺乏責任感、挫折忍受度低、能力與表現經常不成正比。
e
易因否定、辱罵、嘲諷等負面因素產生畏縮、自卑心理,繼而出現自暴自棄的行為。

f
喜歡被肯定、被讚美的感覺,是一群較需鼓勵和幫助的孩子。

教養過動兒應有的態度

b
認識他的疾患、瞭解他的困難、接納他先天不完美的事實、欣賞他的優點、體諒他的無心之過、耐心教導他的不懂與不能、幫助他、提醒他、引導他、鼓勵他、讚美他。

c
儘量用鼓勵、讚美取代物質的獎賞。

d
處罰必須有正面的目的、有一貫的原則,且須讓孩子明白為何施予懲處的原因。
e
原諒孩子無心之過的同時,除了告知諒解的理由,更應教導他改善的方法,好讓孩子在犯錯次數遞減的過程中,得到更實質的進步與成長。
f
家人的管教態度必須一致。
l
要求孩子時,應當考量其實際能力與疾患因素,切莫以大人的期待為要求標準。
m
不要拿別人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。
n
要有「良好品行」重於「優秀成績」的觀念。
過動兒的行為管理及品行塑造原則
b
認清他生來不同,是個缺乏自制能力、容易出現品行瑕疵的孩子,基於善意、正向成長的教養考量,對其可能脫序的行為、活動及社交自由,必須給予一定尺度的限制和規範,以免孩子在情緒衝動、是非辨別能力不足、不會踩煞車、無法抗拒誘惑的情況下,誤入不正確的道路。

c
利用堅定的行為規範,為孩子打造一個品行、人格的塑模;並在不踰越行為規範的大原則下,對其少根筋、先天弱勢、非故意的表現,給予適當的體諒和寬容。

d
以「必要的約束」為綱,「合理的寬容」、「耐心的教導」為內涵,並讓它成為固定的行為管理模式。日積月累,孩子便會在此模塑過程中,培養出願意「接受約束」,同時也能「自我約束」的良好習慣。

促成親師合作的方法
b
家長應主動尋求合作,誠懇告知孩子的狀況,以及需要老師協助的事項。
c
提供相關資訊及資源,讓老師對ADHD有更充分的認識。
d
經常與老師連絡,熱心參與班級活動。如此不但有助掌握孩子在校的狀況,同時亦可拉近彼此的距離,並培養合作默契。
e
無需因孩子在校麻煩不斷,即感到「不好意思」、「抬不起頭來」,畢竟教育責任是親師雙方必須共同承擔的。只要立意良善、態度誠懇、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,有任何狀況發生,都應積極、理性地與老師溝通。
f
當孩子有進步時,除了肯定孩子,更別忘了對老師說聲:「謝謝!」
造成親師溝通不良的可能原因
b
親師雙方(或一方)對ADHD的認識不足。
c
某方的看法過於偏執,或姿態過於強硬。
d
家長並不瞭解問題的真正來源,因而提不出具體請求。
e
家長的觀念或期待錯誤。(如:希望孩子品行好,卻又不讓老師限制他。)
f
雙方均有溝通誠意,但因觀察角度不同,以致看法不同:由於過動兒在學校(環境較嘈雜/群體化要求)及家裡(環境較單純/個別化要求)的表現並不全然相同,因此親師雙方在溝通時,難免出現看法迥異、意見相左的情形。面對這種「找不到交集」的難題,雙方可暫時拋開主觀,先用客觀、謙虛的態度增進彼此的瞭解,而後再逐步尋求共識,以免個人的片面看法,傷害良好的合作關係。
如何讓過動兒學會主動與負責?
b
適度放手,才能讓孩子學會負責  在教導孩子的同時,為其保留部份自我負責的空間,並讓他明白:「那是你的本份,你是為自己而做,不是為他人而做。」而後逐步放手,直到「負責」成為一種「全面」且「不能打折」的日常習慣為止。

c
只要讓「負責」變成習慣,孩子自然也就學會了「主動」  當孩子習慣為「本份」負責之後,即表示所有屬於他的工作,他都會習慣性地「主動」去做。
孩子何以學不會主動與負責?
b
家長放不下,認為孩子沒能力、做不來,所以沒有學習的機會。
c
孩子做得滿頭大汗,卻始終得不到大人的肯定,覺得很氣餒。
d
家長沒耐心、沒原則、無法持之以恆。
e
家長不願看到孩子因「自己負責」,產生「成績打折」的現象,總是急於插手,以致徒勞無功。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i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