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 

   一、孩子的挑戰


        目前社會的特殊兒很多,大多因素是來自家庭因素或教養問


    題,加上家長對於孩子的寵愛或疏忽關心等等,造成孩子發生問 


    題行為的機率上升,此類的孩子不懂得互相分享與尊重,在團體


    生活中的人際關係造成困擾因而對自己的行為沒有足夠的控制,


    而產生對人攻擊行為,造成同儕間的排斥,也對老師在教學上有


    相當大的挑戰;就目前我帶的班級亦有很多位行為問題的孩子;


    我通常會冷靜、客觀、採取關懷的態度,並收集影響問題行為的


    資料,評估其因素為何,是別人所造成的,還是自己所形成的,


    再藉由行為觀察來判斷問題,並與家長做適切的溝通,共同處理 


    孩子的異常行為。


 


  二、危險與保護因子


        從街頭日記影片中,給我很大的啟示是,孩子的童年應該是


    充滿快樂的,雖然影片中孩子受家庭種種因素關係,致使他們情 


    緒反應產生了攻擊行為,但在老師耐心的教導下,學生也對老師 


    產生了信任,漸漸提升學習的熱忱;因此,我積極地在增進幼兒


    發展與需求知識,以學習面對孩子「花招百出的考題」,也期望  


    自己也要當個良師益友,指引孩子擁有正向樂觀的觀念,我會慢 


    慢的走向他們的內心世界,找到適合的方法幫助她們,協助他們,


    陪伴他們一起成長。


 


  三、了解自己及孩子的家庭與文化背景


        由於現今社會少子化的關係,給予孩子都很優渥的生活及物


     質,也使這些孩子不懂得分享及合作,因此在班上我非常注重孩  


     子的價值觀及是否懂得分享及群體生活,每當有機會時,我會讓  


     每位孩子輪流擔任小老師參與班上的活動,深入熟悉團體之間的 


     關係,即使孩子有什麼理由,我仍會堅持孩子學習做事,還有我 


     現在也會訓練孩子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;因為以前的我是很內向


     ,常因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還吃虧了,所以我要把以前的不足, 


      彌補在孩子的身上,希望能藉此機會,改變孩子的價值觀。


 


  四、安排適當的空間環境及課程


        目前園所的環境設備,因應教育理念與課程結合,規劃上非


    常完善,有寬敞的環境空間以及規劃五大領域學習,戶外場地遊


    樂區、種植植物區域…等,是一個非常好的教育環境,只是教室


    沒有明顯區隔角落學習區,顯得教室空間大,致使孩子容易在教 


    室奔跑;其實,理想的環境規劃:如


    1.將教室內的區域與通道劃分清楚。


    2.提供適宜的學習角落活動。


    3.注意可能有問題學習角落,隨時做修改。


    4.維持一個放鬆、成穩與有趣的環境。


 


  五、安排適當的社會情境


        我們如何領導孩子鼓勵孩子「再試一次」,在遊戲與生活中,


    當孩子面對自己的挫敗時,千萬不要嘲笑他的不行,這樣可能會  


    更加打擊孩子的自信心。應給予鼓勵:「沒關係!大不了再試一    


    次!的態度,鼓勵孩子以平常心面對自己的挫敗,失敗沒關係,     


    更重要的是事後能仔細檢討挫敗的原因,針對原因作改善,努力


    再試一次!平常也可跟孩子分享自己小時候曾經從失敗中站起來


    的一些經驗,讓他知道世界上所有獲勝的人,都曾有無法計數經


    驗,成功是從無數失敗經驗中長出的智慧果實。


 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ime 的頭像
    Jaime

    大直區保母~~Jaime媽咪

    Jai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