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~珍惜現在,創造未來~


 


許多的患者在罹患了高血壓之後,接受血壓控制治療,卻又在血壓獲得控制之後開始尋找偏方草藥,希望能藉著不起眼的草藥「斷根」。這樣子的想法是能夠理解的,患者對於長期服藥的不耐與無奈,但是使用偏方的後果卻往往不如人意,許多腎病變肝病變提早發生,甚至發生不幸。



輕度的高血壓患者往往不必以藥物治療,而是先以改變生活態度,如少喝酒、多運動、減重等減少攝取並增加消耗的做法,以期望能改善體質,恢復血壓,只是患者往往自動忽略。事實上這些生活態度,從根本指出了治療高血壓的重點:降低血容量,增強血管彈性。少喝酒、多運動,能夠改善肌力,並活化血管彈性,如此就能改善收縮壓增高形的高血壓;降低體重就能降低血容量,能夠緩和舒張壓增高形的高血壓,減少高血壓性心臟病、腦出血等危險。



中藥在降低血壓的角色扮演上,並不是快速的降低血壓;中藥的降壓速度絕對沒有鈣離子拮抗劑、β受體阻斷劑等第一線西藥來得快速,故在急性高血壓的處理上,建議還是以西藥處理為主;但是在保護標靶器官方面,中藥有著西藥難以企及的高度。



標靶器官就是指在長期高血壓肆虐之下,容易發生病變的器官,如心、腦、腎等血管豐富的器官,當血管因為長期高血壓而硬化,就容易發生病變,如心臟衰竭、腦出血,或腎功能低下等難以對付的疾病,這便是中醫藥的舞台。何首烏、女貞子、山楂等可以有效降血脂;丹參、赤芍、紅花、三七等具有活血、抗凝、抑制纖維組織增生的作用;當歸、砂仁、香附等有抗氧化作用且能保護內皮細胞;生脈散、血府逐瘀湯能夠減少心肌缺氧,改善心肌缺血;地黃飲子、補陽還五湯能改善腦組織的水鈉代謝而對抗腦缺血的再灌注傷害;六味地黃湯能夠改善腎功能,增強腎小管功能的作用。這些都証明了中醫藥在高血壓的控制上是佔據了長期的保護角色,而非短效的降壓。故在高血壓的治療上,最佳的解決之道是中西並治,以西藥控制血壓,用中藥保護器官。但是複雜的中藥需配合患者處境不同而個別調配,並非單純僅靠一二偏方,或是簡單的「茶飲」就能完全取代,仍需要中醫師的診斷用藥。



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控制體重。目前台灣超過三百萬的青年人罹患了新陳代謝症候群,其高血壓就是由肥胖所造成的。目前治療體形肥胖的高血壓患者,首選不是吃藥,而是請患者減肥。大部份的患者在降低6%的體重之後,原本如脫韁野馬不受控制的血壓也會變得容易控制;在降低10%的體重之後,大部份的肥胖患者甚至不必服藥,血壓就能趨近於正常值,並且脂肥肝程度減輕,肝指數恢復正常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i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